從19世紀初起,西方建築師就開始停止採取裝飾性的建築方式,而出現了「形式跟隨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的概念—— 重張物質性和空間協調性,成為了現代建築的特色。
但這個概念又是否明確定義了空間的實用性?
與工業、圖像和時裝設計的機制不同,建築物是根據著場地紋理和獨特的時空背景而建造而成的。
建築師根據他們的主觀感知興知識進行設計,並在特定的客觀條件下創建出不同的建築表現形式。所有建築物的設計除了反映出居住者或用家的需求外, 空間功能還深深反映出設計師的心情和取態。
在空間組織上,台灣傳統民居總是設計有三個房間和兩個公共區域。但要為你介紹的這間位於台南的IN/House,由境衍設計林柏陽建築師事務所(Fieldevo Design Studio)改變了典型寺廟的圖則計劃,並進一步發展成三個不同的院子,形成了經典空間的序列變體。
由光的變化劃分出冥想空間和表達出時間的流逝。房屋的主要材料採用混凝土,以不同模板創建出五個表達風格,可應用在多個具有不同功能的空間中。
台灣的房屋平面圖佈局普遍以「三間臥室+兩間客廳」成組合;但設計團隊在IN / House的項目中 ,以大膽手法反傳統地實現出「三院+兩個入口」。「三院」成為了排列式的居住區和冥想區空間之間的流動,當中包括門廊、庭院和後院。
與此同時,由「兩個入口」形成進入禪宗區域的入口,旨在營造出感官知覺體驗。
IN/House的獨特設計強調通過重新思考生活與冥想之間的關係,從而探索出另類的生活體驗。在這個家居裡,並沒有沙發和電視,只有最自然的天地、光與影和令人平靜下來的空間。設計團隊精心地保留最基本的建築秩序,讓居住者能有真正的時間和機會與自己對話 。
INHouse展現出如何將空間的物質性,以最原始的手法恢復內在品質,使人能憑著感覺好好欣賞到最簡單的空間形式,亦鼓勵人時常冥想。
Photos via 境衍設計林柏陽建築師事務所(Fieldevo Design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