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為Dilido的住宅建築位於邁阿密海灘南端的Di Lido島上,乘坐快艇由遠處逐漸駛近,可看到其線條鮮明而開揚的外形,附設多個矚目的戶外生活區,把室外的平台和庭院,以及室內明亮又華美的裝潢緊密連繫起來。

天然光灑落大宅每個空間,營造光明當代的外牆建築風尚
「客戶希望擁有一個能展現邁阿密生活風格和盡享明媚天氣的居所。」Dilido建築公司SAOTA的總監Mark Bullivant解說道:「客戶是一位非常好客的屋主,我們規劃設計方向時,要確保大屋能全面配合日常生活和各種場合的一切所需。」

綠葉處處,再加上經悉心規劃的池塘把家居包圍起來,成就充滿禪調的和諧氛圍
戶外空間包括池畔酒吧、寬敞平台、多款座椅組合和無途際泳池,能飽覽Biscayne Bay的美景,南海灘仿如近在咫尺,非常適合招呼客人。這裡以現代的戶外生活格調為本,提供一種真正的水上生活體驗。

美不勝收的無邊際泳池眺望南海美景
這種跟水連繫的設計元素延續至居所四周,例如較小型的戶外庭院在知名園藝大師Raymond Jungles的打造下給加上繁盛的熱帶植物,把邁阿密的特色都帶進家園。Mark說:「這些庭院象徵著建築、海景和園藝的融合。」

大宅結構開揚光明,還擁有矚目迷人的中心庭園
步進室內依然能感受戶外空間的精緻美。Mark表示:「清新的白色灰泥、溫暖的灰色石灰岩、紅銅和青銅細節元素,共譜出低調奢華與豐富質感。」而在藍色泳池和翠綠園景的映襯下,整個空間散發著輕鬆寫意的優美感。建築師補充:「這種帶Biscayne Bay格調的裝潢既前衛又宜人。」

天然光灑落大宅每個空間,營造光明當代的外牆建築風尚
除了海路,訪客亦可走過堤道Venetian Causeway抵達居所,當你選擇這條陸路時,還可在門廳欣賞多款珍藏於蝕刻玻璃屏後的飛機,這兒的特闊空間感亦教人讚嘆。
屋內各樓層的安排得宜,飯廳樓底更樓高兩層。屋內旋轉樓梯有如一件矚目的雕塑品,連接地下、1樓和天台平台,連主人套房在內的4間面海睡房均設於1樓,天台則有酒吧、熱水浴池和火炕,當然還有邁阿密下城區的迷人景致。天台平台採用預氧化銅屋頂,把這寬敞居所的各個空間凝聚起來。
室內其中一個焦點設計是由駐洛杉磯室內設計師Lynda Murray特別訂造的懸浮屏幕,利用巧克力啡色調、木材、皮革和紅銅製作出兩倍高度,放於飯廳之內,抓住人們的注意力之餘又不會顯得格格不入。

現代時尚的室內裝潢以巧克力啡、豐富木材和宜人白色作主調
物業規模龐大,但SAOTA成功為空間注入溫馨親密的氣氛。不過,設計過程並非一帆風順。Dilido屬SAOTA首個邁阿密項目(亦是其美國登場設計),必須嚴格遵守當地的防颶風建築規則,更要恰當選用符合颶風標準的產品和通過各項限制,但SAOTA最後解決所有難題與挑戰,打造出這片完美的生活天地。
這個開揚而流線的居所擁有豐富層次。「這是非常特別的物業,提供與別不同的生活體驗。」Mark總結說:「建築本身亦能進一步加強和提升這種體驗。」
攝影:Adam Letch
更多精彩內容:如水般靈巧自由的設計觸覺:從台灣極簡家居尋回生活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