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創作人才來說,自由是必須的。建築師Federica Naj-Oleari對此大表認同,並積極將米蘭中部的1960年代單位打造成情感表現的空間,不帶無用俗套、但同時能反映生活方式。
「它曾是設有大量走廊、牆壁、門和房間的房子,而我卻喜愛開放設計。」她表示:「拆去所有走廊後,所有東西也像骨牌般倒下來。」單位終能深呼吸,迎合Federica年輕一家的需要。
開揚感覺為空間落下定義。門口通往寬闊的客廳,而睡房則提供大量休息空間,又能讓兒子款客。Federica指:「創造不劃分的空間,自然可避免堆積無用的物件和雜項。」這正是她在家奉行的主義。
步進家中,唯一阻擋視線的就是牆壁與柱子之間的長吊架。前方就是放有屋主設計沙發的客廳,專為互動交流和對話而設,不只為純粹放鬆休息。裝飾簡樸的飯廳建有數道特色牆——讓人想起1940年代的光潔鏡子,而另一邊則以玻璃小圓形細節裝飾。「我已習慣把家中的牆壁當作說故事的背景。」Federica解釋:「與其掛起油畫,我會選用各式物料作試驗:門口便見白色亮麗的磚材、我的衣櫃門配有奪目的法式布藝,還有特製電視牆的黃銅嵌飾,關起百葉時能陳列書本和物品,打開即可收看電視節目。」
她挑選尺寸獨特的長窄白磚,為空間注入直向魅力。這就是Federica向Gio Ponti的致敬,並視之為影響她設計思路中的重大人物。然而,卻因為鋪磚工人不接受在優雅的米蘭單位門口牆身鋪上廚房物料的意念,而令她備受挑戰。另一方面,布藝的幾何繪圖則向Sonia Delaunay致敬,她就是影響地墊、扶手椅和相鄰物件用色的人物。髹上帶灰調色彩的焗漆桌來自Barber & Osgerby,跟一系列1950年代座椅互相配襯。
幾何和色彩是每個房間的主題。以主人房為例,當中便以挪威牆紙裝飾,打造宜人的隱身情調,叫你心醉,與此同時不失活力。這就是Federica的典型之作,當中定必蘊含北歐精髓。她解釋:「年輕時,我在顏色和圖畫包圍的情況下(衣櫃內也不能倖免)成長,一直想擁有一間以白為主色的房子。」她的家族品牌Naj-Oleari蘊含不過時的創造活力,還有1980年代的生活方式風格。濃厚而重要的歷史成了Federica的個人設計語言。她坦言:「那個世界已在我不知不覺間滲進血內。」
攝影:Alessandra Ianniello | Living In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