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羅登巴赫曾於上世紀的著作中稱布魯日為沉寂的死城,相信現已不適用。
城中一眾企業家積極帶來無限創意和精緻設計,包括最近為一棟19世紀住宅翻新的室內設計師Jo Hoeven。房子的現代氣息完美展現,糅合藝術、設計和生活元素,他表示:「八面玲瓏的家園既是畫廊,也是酒店和個人陳列室。我認為這是個充滿可能性的家。」
單是典雅的大堂已呈現與別不同的設計手法,來自Bertjan Pot的吊燈映襯著輕盈的一次性燈飾,地面則以鮮明的Breche大理石作主張。鹿特丹品牌Nightshop與Eastpak和Armani合作而聞名,六個臨摹半裸的孩童雕像增添不少怪誕趣味,你便知道這裡絕對不是一個普通的家園。
「探索空間的可能性比取悅他人更加重要。」設計師連同Karel Loontiens合作,為設計室Studio LoHo推出了不少作品,其中陶泥製作的浴缸最為矚目。Hoeven分享:「我們特意打造比客廳更大的焗爐燒製陶泥浴缸,陶瓷洗手盆與浴缸觸感相似,粗糙和光滑的質感並存在大地色調中。室內建築師能隨時到此欣賞陳列的作品。重作演譯陶瓷和軟木,以指紋裝備的黃銅鑄塊水龍頭產生變奏,還有更多萬千想法。我希望為整個家園加插突出的藝術元素,締造無可比擬的效果。」
寬敞的客廳是適合擺放大型藝術品的好地方,當中包括玻璃藝術家Michel Martens設計的方尖碑反雕塑、Pierre Chapo的桌椅和古董商人Thomas Serruys和Dries Vanlandschoote搜集的Pierre Caille巨人之作。
布魯日和荷蘭設計元素在家中相映生輝,Maarten Baas的陶泥系列、Bertjan Pot的臉譜和本篤會牧師兼建築師Dom Hans Van der Laan的傢具均洋溢獨特風格,比利時藝術家Mathias Caesar的電子概念設計更是重頭戲。安特衛普畫家Fleur De Roeck的作品非常特別:「她的畫作和雕塑不受既定的形態物料和色調限制,活潑的作品為人帶來愉悅的心情。」
Hoeven分享由石灰和梧桐木組成的巨型餐桌背後故事:「二戰期間,德國軍隊在Moerkerke進行攻擊,而物料正好來自當時被迫擊砲破壞的樹木。我利用本生燈燒焦木材,直至呈現黑色的外觀。」廚房帶磁力的櫥櫃表面能變化出多種色調,工作檯面則以橡膠螺絲定位,滿載靈活多變的設計。「除屋主需要外,我也可以隨心情和季節的變化來裝飾。只花十分鐘,我就能改變廚房的外觀。」
上層空間以滿載細節的簡樸裝潢為主調。熱軋鋼材鋪砌的鑲木地板、蓋蠟皮革步入式衣帽間、鋼管設計毛巾架和特意鈣化的浴室水龍頭毫不平凡。標誌性衣櫥的靈感來自Studio LoHo,也是向設計師Willy Van der Meeren、Maarten Van Severen和Maarten Baas的致敬之作。負責人Hoven解釋:「由於衣櫥前置面板的皮革變得鬆散,我採用與皮革相似的飾面薄板人造物料佈置底層,彰顯木材的幻象。」誠言,締造美好的家園也要具備一點冒險精神。
更多家居導賞及室內設計靈感盡在Homes。
本文原載於2018年7月號刊。
The post 比利時古典樓房獲換上時尚面貌 appeared first on Home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