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社交媒體的話題總不絕於耳。
很多人批評社交媒體為健康以至社會帶來負面影響,此說法亦獲不少研究支持;但不得不承認它也能發揮創立的本意:為人們締造長遠具意義的聯繫。
2015年,馬尼拉兩位屋主透過Instagram認識到室內裝飾師Rachelle Castañeda-Wenger。Rachelle回憶:「女屋主傳來訊息,說我的裝飾手法正是他們追求的風格:多元化、與別不同的感覺。」
首次會面非常順利,但還是待到屋主參觀過設計師的居所後才促成合作。男屋主表示:「Rachelle邀請我們前往參觀,踏進她住所那刻便知道這就是我們想要的裝飾風格。一開始已有共識不要像酒店房或設計師傢具陳列室般的設計。我們希望家能帶有個性和靈魂,最重要就是置身其中的感覺。」
我們希望家能帶有個性和靈魂,最重要就是置身其中的感覺。
Rachelle形容女屋主是工程的項目經理,專責搜購工作,男屋主就是她的徒弟兼另一名設計師,他們攜手打造屬夫婦一家的安樂窩。
3年的合作時光裡,設計師和屋主相處融洽兼漸變好友,夫婦相信Rachelle的眼光和才華,讓她自由發揮,把空洞住所改裝成獨特的生活天地。設計師愉快地說:「他們令我覺得這也是我的家。」
Rachelle的重任就是規劃和整理夫婦大量傢具和家品收藏:家族傳下來的和經修復的鏡子及吊燈,還有購自跳蚤市場甚至是洛杉磯救世軍的物品。男屋主熱愛中世紀當代設計,在古董店挑選不少經典之作,如Frank Gehry的Wiggle椅、Mies van der Rohe的Barcelona沙發和Eero Saarinen的Tulip椅。
男屋主解釋:「很多設計都是我們的私人珍藏,這樣的搜購方式很有意義,不主張一次過買下所有東西。」Rachelle亦指出:「即使第10次來訪,還是會找到新意,這個空間會慢慢展示其獨有魅力。」
男屋主是個不折不扣的藝術狂熱者,13年間收藏大約300件藝術品,他笑說收藏品「就只是散布在各個角落,很凌亂」。
為了恰當安放珍藏,他們請來好友兼新加坡國立大學策展人Sidd Perez幫忙。這兒很多作品也是出自菲律賓藝術家之手,包括Zean Cabangis、Cian Dayrit、Mark Justiniani、Keb Cerda、Rodel Tapaya、Marina Cruz、Mark Aran Reyes等。跟所有熱情的收藏家一樣,男屋主對大部分的藏品也有個人回憶。
例如家中一處專屬於他的「男士天地」是個充滿工業味道的空間,設計靈感以他在波士頓讀大學時的所見所聞為本,一個由菲律賓藝術家Yeo Kaa創作的霓虹裝置藝術則成焦點。
他雀躍地說:「這件作品背後有個故事。」他訴說當初如何找到這位藝術家,但對方表示這件作品已被他人所訂而拒絕轉賣。「但霓虹作品是我最愛的招牌設計,我鍥而不捨追查,得知其實是她本人希望保留這件作品。後來我在某藝術展重遇她,再次提出請求,她終於肯賣給我了。」
環顧居所的地下和二樓,琳瑯滿目的傢具和藝術收藏與空間內不同的質感和諧共融,展示設計師的個人風格,完美反映出屋主們的過去和生活方式。Rachelle說:「漂亮居所不計其數,但擁有魅力、意義和靈魂的家居更為獨特。這是個獨一無二的家。」
本文原載於2019年3月號刊。
攝影:Toto Labrador
協助:Alejandro Riv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