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走進一個拍攝場景,假設這裡就是設計師之家。故事由一位室內設計師 Jerry Wong說起。他和一群年青人合資經營租借場地HERE Studio。
這個場地屬多用途空間,需要靈活調度,隨時作拍攝場地或舉辦活動用途。他與眾合作伙伴商量之後,期望空間流露鮮明個性,放棄從風格入手,反而從主題內容開始,編織一個故事——關於設計師的故事。
問他何以設定這個主題,他說:「正當我們苦惱思索主題時,閒話之間,同事們指出很多人喜歡看幕後花絮 (behind the scene) ,而設計師的家居工作室,剛好能夠滿足人的好奇心。同時,設計師的家展現個人品味和生活痕跡,流露獨特個性,於是我們便設定主題為設計師之家。」
Jerry為了令人對這個家留下深刻印象,在牆壁花上不少心思。裝修期間,設計團隊不斷探索物料的可能性;起初他們考慮用坊間的藝術批盪服務,塑造凹凸質感和色調變化,但因成本太高,不得不另闢蹊徑。後來,他們決定自行用現成物料製作,幾經失敗之後,最終用某品牌的特色牆漆完成。有趣的是,他們沒有完全依據廠方建議的方法施工,大膽嘗試,反而得到期望的效果。他說:「有時候客觀條件的掣肘,未必一定是壞事,畢竟很多好東西都是大膽嘗試所得的結果。」
水泥效果的陳列櫃,以至廳堂和房間如磚牆的特色牆,背後都費盡心思。
此外,這個家有許多設計元素都別具匠心,Jerry說:「如果將窗邊的床和繪圖桌搬走,再放置一些植物及戶外家具,這個空間隨即變成半開放式花園。當然,要令這個變動合理的話,亦需周遭的結構樑柱、光線,以至旁邊的客廳布局配合;這些都是定義這個空間的元素。」
他接著又說:「我們認為細節盡在細微之處,那些容易忽略的位置乃細節所在,譬如歐式雕花線、裝飾品等全部有明顯的風格特徵。其實,每一種文化都有獨有的空間元素,影響身處其中的人對空間所產生的認知。」透過細節,這個家流露南歐住宅空間的特質。
設計師處理每個設計項目都需要用心經營,同時解決林林總總的問題。Jerry指出:「由於大廈樓齡老大,各種設施老化,施工期間出現水喉爆裂、滲漏、石屎剝落等數之不盡的問題,但他們以接受挑戰的態度,把問題一一解決,最終達到理想效果,當中帶給我們的滿足感,實在不可言喻。」這個設計師之家是可供租用的場地,在Instagram已引起關注。
立即追蹤 Home Journal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並訂閱 Newsletter
Photo:Vogar Cheng @HERE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