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多追求品味的現代人來說,購物時留意到的從不只限於時裝服飾,店子本身的設計也是一大考慮。
讓人駐足細看的門面設計能誘發好奇、溫暖宜人的小角落鼓勵客人仔細欣賞產品、鮮明的品牌定位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經悉心策劃的照明方案更能突顯設計的特色⋯⋯以下精選店子糅合清新的創作巧思,為購物旅途添上無限驚喜。
VILLA NOAILLES GIFT SHOP
來到南法Hyères藝術中心Villa Noailles,叫人移不開目光的就是法國設計師Pierre Yovanovitch為禮品店添上的活潑色彩,以現代視角展現這座由法國建築師Robert Mallet-Stevens於1920年代為藝術贊助人Charles和Marie-Laure de Noailles設計別墅的歷史魅力。
大樓無疑本已是一整幢藝術品:線條筆直俐落的白色結構層層疊疊,長窗光影變化多端悅目。曾於50年代到大宅作客的美國作家James Lord在著作《Picasso and Dora: A Memoir》中寫到:「⋯⋯外型看來平庸的立體主義建築演奏著以混凝土堆砌出的狂想曲,屹立於高山上、在提比里斯要塞的古老城牆內⋯⋯」他及後仔細描述房間設計:「朝聖伯納一方的大廳不設窗戶,光源卻從奇異另類的立體主義天窗傾瀉而下,這片窗差不多佔據了整個天花,為彷彿靜止的國度注回外界的時間觀。」
大宅相連的奇特立體主藝花園出自亞美尼亞建築師Gabriel Guevrekian之手,置有多個幾何鮮色盒狀植物盆,如此設計也成了Pierre的一大靈感來源,繼而為禮品店填上桃橙色、朱紅調和鈷藍色等,裝飾著門框和角形走道,旁邊放有多款可供選購的書本和家品。
LUNETTES SELECTION
眼鏡品牌Lunettes Selection的柏林新店勢打破你對同類型店鋪的設計想像。負責操刀店內裝潢設計的駐柏林及倫敦工作室Oskar Kohnen Studio,以清新天然的薄荷綠為空間定調,並透過多項細節和細意保留原來建設,向所在地Charlottenburg的傳統和歷史致敬:讓於1970年代鋪砌的原裝淺灰大理石地板散放原來光彩、添上荷蘭設計師Hank Kwint於1980年代設計的桌子。
店子前身為快餐店,現換上淺淡綠色後,感覺煥然一新,屬全店焦點的落地大櫃設計以多個回收工具箱組裝而成,內裡放有品牌的眼鏡設計,鼓勵客人多作探索發現。店面的一整片清玻璃櫥窗讓走在街上的行人也難以抗拒多看內裡裝潢幾眼。此外,店內還放有兩張由Pierre Paulin設計的皮椅,以及當地燈具設計師Sebastian Summa打造的優雅光管照明,當代氣派四處蔓延。
HARBOOK
要是你以為自己誤闖了某科幻電影的片場,這絕對可以體諒。位於中國杭州的Harbook以巨型裝置如抽像雕塑和出眾的鋼拱門,為新一代城市人打造前衛的交流重心,一趟賞心悅目的旅程隨即展開。
駐上海設計師Alberto Caiola為這6,500平方呎的空間想出有趣概念,就是把書店、咖啡室、展示當代傢具飾品的展覽空間,集於一身,並透過多向性建材,如鍍鋅金屬、粉體塗裝網格、裝飾耐火板HPL和不鋼潤飾,讓這多用途場地更添現代感的工業風尚。設計師糅合當代與傳統價值的創作取向造就高度靈活性,鼓勵客人自由作文化交流、購物參觀和享受美食飲品,孕育出設計師希望促進的年代與文化交匯對話。
KLOKE
「我們的期望就是營造出一種和諧寧靜的格調,展現克制美,反映Kloke的核心價值:簡約、功能與永恆。」Studio Goss的David Goss分享墨爾本時裝品牌分店設計時,這樣形容道。
面積約970平方呎的三角形空間從粗野建築主義獲取啟發,鋪滿觸感豐富的混凝土潤飾,「以人手和工具磨亮的材質」把粗糙與柔滑的質感和諧交織。不對稱的方狀體置於天花,散放出好像從天外之外而來的光線,模擬假天窗滲出天然光的效果。店子大門裱上經可持續途徑搜得的澳洲白桃花心木,為型格的室內裝潢添一分暖。
ISSEY MIYAKE
品牌Issey Miyake的京都店位於一間達132年歷史的日本傳統町屋內。在著名設計師深澤直人的指導下,建築獲重注新生命,內籠換上當代裝潢,展示著品牌一系列極具特色的時裝服飾。是次設計綱要就是在和諧環境內平衡傳統價值與前衛設計。
兩層高的結構配以開放式格局,拆去內籠牆壁後,傳統的木建材獲展露無遺。而為了進一步突顯時裝服飾的獨特個性,牆壁特意鋪上炭色灰泥,以極簡裝潢襯托產品設計。玻璃櫃配深色框以及掛衣架的組合悅目可人。而往往置於町屋後方的儲物間現則改作小巧藝廊,並以白牆作背景,展現日本傳統工藝技術結晶,並舉行一系列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