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茶道與中式茶藝之間,細味閒情慢活的養生態度。
生活節奏與身心健康息息相關。把一杯溫茶捧在手心,既能養生,亦能靜心。 簡單一個「茶」字,有「人在草木間」的意思,建立人與大自然的連繫,在備茶品茗的過程中,獲得置身於山林之間的平靜。
茶湯具備靜心之效,因為其獨有的茶多酚有助對抗自由基和抗氧化,而且能夠穩定血壓。茶的咖啡因含量較低,不像咖啡會令腎上腺突然提升,反而能穩定情緒,紓緩壓力。
中國茶文化在唐、宋兩代達至全盛時期,是朝廷乃至民間百性的生活藝術,與花藝、鑑古、品香合稱「四般閒事」,備茶方式亦由唐代的煎茶法演變成宋代盛行的點茶法,即是將茶末加水以茶筅打成膏狀。中國茶藝及茶道在唐宋時期經僧侶傳入日本後,點茶亦成為日本茶道的基礎,並加入日本的獨特文化,發展成現在我們接觸到的日本茶道。
一期一會的抹茶道
許多重要的發想,都在綜合眾多微小而不起眼的時刻才發生。茶道就是需要經歷時間,才能體會當中寂靜之美。
日本茶道主張以茶感受當下,達至虛靜;以茶待客,透過茶道,珍惜每個相聚的時刻。位於中環的汴京茶寮以此為本,自2019年起把中、日茗品帶到香港,店內備有不少佛學書籍供茶客閱讀。主理人Justin是香港少數獲得日本江戶千家茶道教授資格的澳門茶師,十年前因緣際會在澳門遇上茶道老師, 得到啟發並開始接觸茶道,及後更前往日本,花了七年時間考取茶道證書。
「茶道以形入心,需要時間去沉澱,是一種不能即時明白的道理。」 身穿和服的Justin分享說。「然而在沏茶的過程中,只要學習放慢,專注當下,必定會有所收穫。」
汴京茶寮一室淺木設計,後方特地劃出一個簡潔寂靜的三叠半榻榻米大小,小巧雅致,名為「相會庵」。左上方擺放茶器,右上方是擺放字畫花藝的「床の間」,乃江戶千家流派「一円庵」的茶室格局。
傳統上,床の間是日本茶室的壁龕,為擺放佛像而設,前方擺放清雅淡 麗的花藝及和果子。如今多數會掛上與季節、當日天氣有關的禪語字畫,並不時更換,提示品茶者感受當下的天氣和氣氛。例如訪問當天展示的「一期 一會」書法,源於日本茶道成語,指同樣的人在同樣的場地共聚品茗,當下的心情、環境,恐怕一生之中只會出現一次,故應好好珍惜。
Justin解釋:「茶道追求靜心的境界,所以品茶的人數最好不要超過五人。過程中對聆聽是一個很好的練習,例如透過聆聽點茶的每個動作,逐漸地你也可以分辨到春夏雨聲的不同。」
日本茶室設計雖然講究,卻並非一成不變。現代茶室設計通常在傳統結構及簡樸自然的原則之上,加入個人元素,切合不同空間需要。例如相會庵的床の間以一枝枯木劃分,避免阻擋窗外景觀,提升店內的通透感。
生活繁忙,不少都市人以瑜伽、坐禪修身養心,但一時三刻要靜坐放空並不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日本茶道的儀式上,有助排除雜念,暫忘俗事,故茶與禪密不可分。但Justin表示,香港人習慣急促節奏,不少茶客專心每個步驟,卻忽略了停頓位的重要性。「例如在日本茶道中,把茶湯倒進茶杯 後,手須懸空放停,再放下茶壺。這個停頓位常被忽略。」
中式茶藝的觀感體驗
燙壺、置茶、溫杯、高沖、聞香,品茶,沏茶是個充滿儀式感的日常練 習。位於西營盤的「茶莊」一室素雅,是鬧市中難得的恬靜空間,讓茶客靜 心享受中式沏茶的樂趣。
主理人Nana曾是律師,後來改行經營茶藝生意,舉首投足間散發一抹 儒雅氣質。
「現代人太習慣生活於充滿雜訊的環境中,當要專心用一種感官感覺 時反而很難,沏茶的過程透過六種感官體驗茶的細節,讓身心重新連結。」
推開茶莊厚重的木門,會立即被井井有條的茶吧吸引。擺放茶具商品的層架以舊木門板製成,別有一番質樸風味。整個空間以白色和木質設計為主,數張茶枱擺放得錯落有致,互相保持舒適距離。
「每張枱上都有熱水壺和用作擺放沏茶用具的茶船,茶客可以嘗試沏茶,而透過茶師親身與客人的交流,讓更多人認識與茶有關的故事。」Nana在茶葉櫃前分享說。
為了拍攝,她特別挑選來自福建武夷山的百瑞香。「踏入初秋,百瑞香的花果香令人喚然一新,醇厚甘甜的滋味令人聯想起一葉知秋的情景。不論是沏茶還是品茶,加入聯想力會令整個體驗更有趣。」她解釋。
水滾的聲音在一旁響起,Nana早已在茶船前準備。吧枱下收藏了超過二十個陶瓷茶壺,全因每個茶壺只泡一種茶。「百瑞香屬半發酵茶,要用上 90度的熱水沖泡。高沖時要溫柔地傾水至茶壺中,讓茶葉充份吸收水份,此時水柱應是順滑而不會有雜音。」
Nana在茶葉泡水前後習慣品聞茶香。「乾聞」的作用是初步判段茶的品質,而「濕聞」可感受茶葉經熱水碰撞後釋出的香氣。百瑞香的泡茶時約40秒,期間Nana低頭凝視著茶壺,專注地等待時間的過去。
「泡茶是一個很有效的減壓方式。在家中也可以透過簡單的泡茶程序緩壓,有助提升專注力。」
店後還設有小巧的戶外空間,最適合在秋冬時節溫一壺茶,以茶會友, 在急速的生活節奏中掌握慢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