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眼睛是靈魂之窗,那麼收藏家的珍藏亦有如一道視窗,讓人能透過觀賞他們心愛的收藏品,細味其個人品味和故事。
對博學多才的香港收藏家羅啟妍來說便是如此。這位成功的珠寶設計師、作家、歷史學者兼教授,歷年來收藏所得的當代和現代傢具設計全是傑出非凡的作品,擁有強烈的藝術美感且橫跨不同文化,跟她的個人經歷一樣精彩。羅啟妍大部分藏品從未公開,不過這些傑作將於2020年7月9日假香港金鐘JW萬豪酒店舉行的富藝斯香港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和設計日間拍賣中隆重推出。
她的創作著重融合東西、新舊,以及造型與功能,推出首個亞洲古董珠寶系列時已獲知名品牌卡地亞青睞,一直致力拉近文化和傳統之間的距離。她是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汀藝術學院跨文化研究的首位教授,亦是M+博物館和香港設計中心的委員,在促進文化多元性和增進人們對藝術及設計的了解方面作出莫大貢獻。
在本月舉行名為「永恆形式:羅啟妍收藏」的拍賣會,將充分展現她對文化藝術的熱情。來自全球各地的19件拍賣品,全都擁有跟其收藏家一樣超群獨特的風格,而這種風格在當代市場潮流中佔有重要一席之前,羅啟妍早已看上當中的非凡格調。
這些作品出自多位設計巨匠之手,包括卡爾.克林特、漢斯.韋格納、奧萊.萬夏、C.H.布羅克曼 彼德森、坎帕納兄弟、Nendo和張周捷,是羅啟妍幾十年來經由倫敦、巴黎、紐約、哥本哈根、赫爾辛基、斯德哥爾摩等地的著名拍賣行和藝廊搜羅所得。
假如你擔心奪目展品太多,不夠時間慢慢欣賞的話,不妨細閱以下特別為你介紹的其中4個設計,包括張周捷的《〈SQN1-F2B-黃銅〉椅子,三角測量系列》(第146號拍賣品)。這位駐上海的設計師擅長以電腦運算和數碼科技來輔助創作,他在製作這張外形特別、滿載未來感的黃銅椅子時,利用電腦軟件製造出不同尺寸和排列的三角形,再由人手組合而成。
阿爾瓦爾.阿爾托的《罕有扶手椅,型號42》(第146號拍賣品),以及埃特納.拉森及阿克塞爾.本德.馬德森的《大都會扶手椅,型號2842/L》(第153號拍賣品),兩款設計同樣以精細手工和原始外形贏盡注目。《罕有扶手椅,型號42》是芬蘭建築師阿爾托於1932年受芬蘭沛米歐市一家醫院委託而創作,是其最出名的委託設計之一。阿爾托運用樺木的方式十分創新——能把很薄的膠合板彎曲成兩個緊密的弧度——打造出這款線條流暢自然的設計,而由於樺木得來不易,據知這個版本的扶手椅生產量不超過20件。
而《大都會扶手椅,型號2842/L》至今仍是兩位丹麥設計師最具知名度的作品之一。他們於1949年推出這款設計,後由木作傢具大師威利.貝克於1961年製作,曾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丹麥藝術」展覽中展出。跟結構較嚴謹的早期版本相比,此版本更具雕塑感(尤其是沙漏形的座位),而這款優雅的椅子不但從線條上展現北歐設計的精髓,亦透過無可比擬的紫檀木和來自丹麥著名鞍具商達爾曼的皮革中盡顯美感。
由費納多.坎帕納和阿貝托.坎帕納兩位巴西設計師設計的《壽司椅 III》(第145號拍賣品),兼具超凡工藝、趣味和活潑格調。椅子的設計靈感來自日式壽司的製作過程,名字亦是由此而來,坎帕納兄弟利用多種如彩虹般繽紛的布料,在他們的聖保羅工作室製作出一個又一個捲起並縫在一起的圓柱體,再橫向剖切,組成這張鮮麗奪目的壽司椅,展現了二人創新又前衛的設計手法。
其他拍賣品各有非凡的藝術美感、高級上等的物料和雕塑般的優雅外形,進一步凸顯中國古董傢具和北歐設計的對稱、簡約與和諧感。羅啟妍的豐富收藏揭示了她對跨文化、跨時代的興趣和品味,同時印證了藝術、設計和傢具之間的協同效用,而每一件創作也值得長久流傳下去,一直為人們所珍愛和欣賞。
細賞羅啟妍與設計及建築策展人陳伯康Aric Chen的獨家訪問,認識更多關於她的珍貴收藏、藝術旅途和創作視野:
預展:7月4 – 7日,10am – 7pm
拍賣:7月9日,1:30pm
地點:香港金鐘JW萬豪酒店
只限預約:rsvphk@phillip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