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機緣巧合下到訪陽朔,青山萦繞間,遇見了一座滄桑的舊糖廠。
這裡曾是風光一時的製糖廠,依灕江而建,方便運送貨物。後來傳統製糖技術被淘汰,糖廠在80年代正式關閉。孤寂三十載,這家本已功成身退的舊工廠遇上貴人阿里拉(Alila)及直向建築創辦人董功,用四年時間把糖廠翻新成酒店,取名「糖舍」。
酒店大門十分低調,轉入閘門,先是一簾氣勢磅薄的灰色混凝土高牆,仿佛一見面已警告住客非誠勿擾。繼續向前駛,一片青綠池水在視平線漸漸浮現,把後面一波波山岴照得清徹。兩池中間是一條下陷的行人道,連接獨立屋及接待處。
建築師保存了舊糖廠的青磚建材,每一顆都盛載著過去的記憶。新建的客房主樓中間是半戶外的活動空間,從外觀上呈現一個竹製的溶洞,與周邊的草木連接。這裡保存的不止青磚,還有上世紀的民間傳統「飛機籃」,讓住客體驗當地文化。
客房外望的草叢中,隱藏著一座其貌不揚的圓頂建築,入口窄小,接駁一條螺旋樓梯向下伸延。樓梯盡頭是一片水盤,波平如鏡,面向一條窄長昏暗的地道通向水療室,只靠地上的幾根燭光照明。整個過程,是獨特的體驗。老糖廠的蔗糖運輸高架如今成為泳池的點綴,晚上還有燈光效果。
糖舍是一個恬靜之境、洗滌心靈之地,置身其中,能夠體驗新與舊的變遷、遠與近的遞進。我們找來建築師董功一探究竟。
你如何定義一個優秀的建築設計項目?
任何一個好的建築一定是從非常真實的問題和條件出發,而不是胡編亂造,這個非常重要。但這只是這件事情的二分之一。另外的二分之一是在它完成非常有效的全面的、準確的回應問題和條件之後,這個建築還能留下一些不可言說的質量,一些關於美,關於精神,關於氛圍,關於情感的質量。好的建築師能夠在非常真實的從問題出發,難決問題的方式是用關乎美、關乎美精神的方式。
新與舊的交織是整個糖舍項目的靈魂。可否就場地佈局及建築材料方面,解釋糖舍如何把老糖廠的精髓融入現代建築美學及酒店功能之中?
佈局和材料是整個糖舍設計中非常重要的兩點。在我們設計的理解裡面,老糖廠在建成後仍然是主角,這是出發點。比如說,在場地佈置的設計裡面,我們讓新的建築像兩個翅膀一樣在舊的糖廠兩則展開,在舊的糖廠前方我們留了一個非常大的水池,新的建築和老糖廠一起圍合水池,成為重要的空間特徵。而所有新建築的高度都低於舊建築物的高度之下。當進入酒店,你會覺得老糖廠像一個中世紀的教堂一樣,很威嚴地控制著整個場地的氣質。材料上,我們很堅持新的材料一定要反映當代建築的質素。我們不希望因為舊建築是磚牆,新房子就要用同樣的磚牆。我們採用了混凝土空心磚,跟現化技術吻合。在施工邏輯上,因為是垒砌,它和老糖廠青磚砌造的邏輯有潛在的連繫,令新的牆與舊磚牆有著非常含蓄的關連,而不是直接的搬用。這個時代,要用這個時代的技術。但新的技術要和舊的脈絡有連繫。
你認為自然光是一種能量,能賦予空間氛圍,讓人「沉浸」其中。此一理論如何體現在糖舍項目當中?
當被混凝土砌块的牆身包圍,你會感覺到帶有一籠罩性的、蒸氣般的空間氛圍。混凝土是一種很重,並帶有工業感的材料,通過建築師對構造的研究及光線的把握,牆身在建成之後,功能上就像半透明的磨沙玻璃,柔化了自然光,讓空間內部產生一種的輕感覺。這是建築學裡很有意思的事——輕和重,可以在一個空間裡同時存在。在設計時另一考慮是,新的空間裡面的輕,會脫離場地上存在的山水、時間感,和老糖廠的一種舊的「重」。這種脫離能創造更豐富的體驗層次。
中國建築設計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這個問題不如留給十年或二十年後的評論家。現在的建築師應認真面對當下問題,作出回應,讓後面的評論家回頭總結,分析中國建築發展的軌跡及趨勢。建築師當然應對過去現在及未來都要有一定的認識。但不必過度糾結於此,也不必過度糾結於你的設計是否代表了未來的發展趨勢。最重要是面對現在。「現在」這個概念本身就包涵了過去及未來,當你認真地面對現在,就可以面對過去和連結未來。建築師只需真誠的面對問題,不要在創作過程中給自己過多的憂慮。比如說,這個設計能否代表未來,這是一個大忌。不是百分百理性,帶有某種功利、投機等,都是建築創作過程最忌諱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