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這位享譽國際的華裔美籍建築師一生經典傑作

Gone But Not Forgotten:現代主義建築的守護者貝聿銘I. M. Pei
Facebook SharePinterest ShareTwitter ShareShareURL copied

獲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the last master of high modernist architecture)的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I. M. Pei,於美國時間周四與世長辭,享年102歲。

建築師貝聿銘I. M. Pei與世長辭,享年102歲 (圖片來源: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建築師貝聿銘I. M. Pei與世長辭,享年102歲 (圖片來源: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這位建築泰斗雖已殞落,但他多件遍及全球的驚世巨作早已為各地的天際線劃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出生於1917年廣東的貝聿銘(Ieoh Ming Pei)在哈佛大學畢業後曾留校任教,接著在地產公司展開建築設計事業,後來便隨即在紐約展開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的傳奇生涯。他在建築界的輝煌貢獻有目共睹,曾獲頒1979年美國建築師協會金獎和1983年建築界最高榮譽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等殊榮。

作為現代建築主義的守護者,他的設計風格未有因後來而上的後現代主義和解構主義而影響,多年來依然堅守現代主義的原則,以始終如一的折衷中西、融匯古今演繹視角,體現精準的建築風範,呈現強烈的雕塑感與空間秩序。他更擅長糅合光線與空間,名言包括「讓光線來作設計」和著重「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建築價值,依然深深影響後世的建築設計界。

我們一起回顧他部分最膾炙人口的經典傑作:

1. 香港中銀大廈

父親貝祖貽為中國銀行創始人之一,由貝聿銘親自處理香港中銀大廈的設計,其深遠意義早已超越建築設計項目。呈不同刻面的建築以玻璃幕牆與鋁合金構造,並由4枝高聳入雲的三角柱體組成。為了因應所在地段的風力和天氣,貝聿銘特別在建築物的結構系統上加以深思設計,打造能抵禦時日洗禮的經典作品。這座作為香港地標之一的大樓更曾經是亞洲區最高建築。

中銀大樓的設計不以花招取巧,符合貝聿銘以簡潔線條勾劃有力建築的原則 (圖片來源:LERA Engineering)
中銀大樓的設計不以花招取巧,符合貝聿銘以簡潔線條勾劃有力建築的原則 (圖片來源:LERA Engineering)

2. 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以91歲高齡完成這項宏偉設計的貝聿銘表示創作靈感始於阿拉伯沙漠,他讓沙漠的陽光作為主導角色,把建築化身為光與影對比交流的空間。博物館佔地45萬平方公尺,坐落在卡塔爾首都多品海岸線外的人工島上——有指貝聿銘擔心博物館會被四周建築影響景觀,故請求卡達王室興建一座獨立人工島作配合。

從遠處看去,博物館有如漂浮在海面上的一個沙製雕塑 (圖片來源:Trevor Patt)
從遠處看去,博物館有如漂浮在海面上的一個沙製雕塑 (圖片來源:Trevor Patt)

看似簡單的俐落外牆設計在陽光照射下,效果卻是如此與別不同 (圖片來源:Trevor Patt)
看似簡單的俐落外牆設計在陽光照射下,效果卻是如此與別不同 (圖片來源:Trevor Patt)

3. 法國巴黎羅浮宮

貝聿銘於80年代獲一致推崇處理羅浮宮增建設計項目,把極具濃厚歷史和文化的16世紀皇宮與現代博物館和諧融合。他以玻璃和鋼材組合而成的金字塔造型建築輕盈而結實,更成了羅浮宮的新地標和宏偉大門,繼巴黎鐵塔後,堪稱是法國人最引以為傲的另一地標。貝聿銘曾說:「處理過羅浮宮後,我想已沒有比它更具挑戰性的項目了。」法國時任總統密特朗為表揚貝聿銘的出色表現,更向貝氏頒予法國最尊貴的榮譽騎士勳章。

(攝影:Stacy Wyss)
(攝影:Stacy Wyss)

4. 德國柏林歷史博物館

德國歷史博物館(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前身為軍火庫和武器博物館,貝聿銘獲邀為舊館的中庭增建新建築,既要增加館舍的展示範圍,也務求巧妙地把戶外空間改造為室內的一部分。出自他手下的三層高玻璃屋演活了明快的流暢動線,以及無可挑剔的精準建築美學,也有著貝氏的一貫創作作風,引入陽光與建築自然交織。他接受德國一份報章訪問時表示:「建築應該引導遊人懷著滿滿的好奇和喜悅走遍各處。」

(圖片來源:Ansgar Koreng)
(圖片來源:Ansgar Koreng)

5. 蘇州美術館

在中國蘇州市政府委託下,貝聿銘操刀設計蘇州博物館,其基地臨近江南四大園林的獅子林,也就是貝氏的老家。他糅合一貫的幾何現代美學視角,自然融入當地的傳統中式建築結構,樸實素雅的牆面在四周湖光山色下顯得優雅自在,並以恰到好處的留白空間引發遊人無限聯想。

幾何俐落的線條再次成了建築的主調 (圖片來源:Chen Zhao)
幾何俐落的線條再次成了建築的主調 (圖片來源:Chen Zhao)

樸實無華的牆面好比國畫中的虛空留白 (圖片來源:qiye | Pixarbay)
樸實無華的牆面好比國畫中的虛空留白 (圖片來源:qiye | Pixarbay)

6. 日本賀茲美秀美術館

位於日本賀茲的美秀美術館堪稱是一生中必去一次的美術館。這座文化珍品集天然美景、藝術藏品於一身,截然不同的大門設計邀請你先走過櫻花林木,再穿越500公尺的隧道來到吊索橋,才找到隱身山林內的美術館。精細的落地玻璃帷幕反映著四周蒼松綠林,為了保存天然景貌,貝聿銘表示:「日本建築師致力將建築設計跟環境和諧醜合,我想你大概也看得出我怎樣努力把建築的線條自然融入天然景致中吧。」

天人合一的建築用心從你走經吊索橋時已能親身感受 (圖片來源:663highland)
天人合一的建築用心從你走經吊索橋時已能親身感受 (圖片來源:663highland)

創作靈感源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圖片來源:663highland)
創作靈感源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圖片來源:663highland)

貝氏極尊重日本的美學和文化傳統 (圖片來源:Herry Lawford)
貝氏極尊重日本的美學和文化傳統 (圖片來源:Herry Lawford)

彷如來自天外之外的夢幻設計 (圖片來源:Party Lin)
彷如來自天外之外的夢幻設計 (圖片來源:Party Lin)

Cover Photos via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及 Stacy Wyss

更多精彩內容:復古色彩世界:跟著視覺藝術家細味不一樣的紐約

Tags: I.M.Pei貝聿銘建築BankOfChinaMihoMuseumMuseumOfIslamicArtLouvre
Load more

We use Cookie on our website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possible experience,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our Privacy Policy.

Yes, I understand